查看原文
其他

“红纽带”如何助力山村“竹”梦未来

当代江西 当代江西
2024-09-28

《当代江西》2024年第6期“党建经纬”栏目聚焦鄱阳县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新模式,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以及党员、干部、群众的能动性相结合,实现抱团发展、规模经营的乡村振兴之路。


红纽带“竹”梦山村刘紫娟
清晨,阳光倾洒,薄雾如金纱轻裹竹林,万千竹芽蓄势待发。这不仅是自然的绿色宝藏,更是饶埠镇集体经济“节节攀升”的“绿色引擎”。
鄱阳县以饶埠镇为示范,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平台,将合作社经济优势和农户能动性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能收益、群众得实惠”的乡村振兴之路。

从“输血兜底”到“造血共建”踏上小山头,只见一块“十村联建合作社”的招牌竖立在侧,脚下是松软的泥土,四周是一排排身形挺直、错落有致的雷竹。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饶埠镇党委副书记高福华感慨道:“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真正把咱的土地种‘活’了。新竹成林,‘小个子’慢慢也能变成‘大块头’。”打破村与村的壁垒和单打独斗的局面,由镇党委推动10个整村脱贫的村整合利用上级扶持资金,个体通过技术等方式入股,十村联建合作社应运而生。成立合作社后,饶埠镇流转荒山60亩,将其改造成标准化雷竹基地。如何让“弱村”共享发展成果?鄱阳县委组织部印发工作方案,打出组织联建、产业联兴、共富联抓“组合拳”。探索,不止于此。选择发展雷竹种植,是饶埠镇党委深思熟虑后的决定。雷竹素称“笋用竹之王”,因口感佳和营养价值高,深受长三角市场青睐。若管理得当,雷竹林年均亩产值可超过3万元。在镇党委指导下,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饶埠镇相继注册成立4个雷竹产业合作社,以此作为基层党组织和种植能手共同发展管理的平台。“有了这样的平台,不仅能让党员干部和种植能手现身说法打破群众‘不敢种’‘不会种’的壁垒,每年还会给村民定期分红,真正让村民脑袋‘富起来’,口袋‘鼓起来’。”饶埠镇党委书记李爱国说。

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雷竹栽种时,要深挖浅栽,竹鞭平放,这是黎好春反复强调的。”“最近竹叶背面好像长了点灰色的霉斑,得去问问黎总是怎么回事!”在饶埠镇,每当雷竹种植遇到难题,“找黎好春”成为一种共识。党员黎好春从2016年开始接触雷竹产业,常常深入弋阳、崇阳、临安等地调研学习。他笑称:“车虽然跑报废了,但经验也越积越多。”如今,黎好春个人经营的雷竹基地共计150余亩,竹苗成活率在90%以上,产出的竹笋饱满匀称、味道鲜甜,是公认的抢手货。“头雁”引路,振兴有道。在党支部的主导下,黎好春与10个村签订雷竹种植合作协议,并以技术资源入股合作社,向村民传授雷竹的栽培条件、抚育管理等技术知识。此外,饶埠镇鼓励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在资源整合、资金监管、技术改造等方面担当作为。户里村党支部书记徐长明是十村联建合作社的现任负责人,他一边跟着黎好春学习种植技术,一边琢磨如何让合作社收益最大化。从山间地头摸索经验,徐长明提出一个设想:“我们可否尝试改用4×4米的株行距种植?这样每亩地就能增种十几棵雷竹。”经过多次实地试验和深入探讨,徐长明和黎好春确认这一方案切实可行,并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实施。在黎好春和合作社管理团队的共同带领下,饶埠镇逐渐建立起一支技术过硬、经营有方的乡土人才队伍,辐射带动效应明显。自去年以来,饶埠镇雷竹种植户日渐增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由原来的1个人种植发展到现在23户种植,由1个村发展到12个村,由原来的几十亩扩展到上千亩。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随着雷竹发展势头愈发强劲,一些质疑的声音逐渐浮现——“雷竹从发芽到成熟要等好几年,还不如花生一年两熟收益快。”“两袋肥料就要上千块钱,投进去还不知道有没有用呢!”……想让农民接受,就要先让农民眼见为实。徐长明将村民领到自家的雷竹种植片区,分享道:“我自己搞得没那么规范,亩收入保底也能过万。况且现在怎么种、怎么卖,都有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饶埠镇逐步摒弃过去那种拼资源、拼消耗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将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结成利益共同体,借助全产业链的组织优势、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分工优势,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事情。“之前总以为竹子很坚韧,现在才发现竹子也‘娇气’着呢,照看它就像带小孩一样,”日复一日地劳作和看护,同德村村民韩任进慢慢对竹林有了感情,“我现在身份也不同了,是这儿的股东喽!”党支部组织村集体和群众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方式入股,让村民变“股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像韩任进这样的村民越来越多,他们不仅是竹林的守护者,更是受益者。目前,饶埠镇雷竹基地年产值1100万元,带动300余名群众人均增收1万余元。乡村振兴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人以渔。韩海水曾是雷竹基地的学徒,两年的务工经验让他成了半个“土专家”。“学到了科学的种植技术,就不怕养不活自己!”对于72岁的韩海水来说,这是最大的收获。竹下“掘金”,林中“探路”。饶埠镇用一条红色纽带,串起“全链同心”。乐丰镇的稻虾、游城乡的马家柚、银宝湖乡的紫薯……一项项产业兴旺起来,一个个集体强壮起来,一户户农民富裕起来,一幕幕振兴共富的场景正在鄱阳各地上演。

支部领办合作社强村富民中共鄱阳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侯利森

鄱阳县把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来抓,探索支部领办合作社新模式,围绕雷竹、稻虾、马家柚等基础较好的产业,采取“党支部主导、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参与、专业合作社运营”的方式,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同合作社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以及党员、干部、群众的能动性相结合,实现抱团发展、规模经营,探索了一条强村富民的共赢之路。

强化党支部主导,把坚持党的领导、巩固执政基础作为首要原则。

坚持合作社姓党,理事长在党,并明确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理事长是组织行为。

在发展方向、合作经营、利润分配等关键问题上,健全完善章程审核、项目论证、财务管理、社务公开等制度规范,充分体现和保障党支部的决策权,以此保证集体和群众的利益。

通过发挥党支部主导作用,让基层党组织从经济发展的“后台”走向“前台”,建立起与群众的“利益共同体”,开展工作有了抓手、服务群众有了实力、群众对支部多了信赖,党支部的影响力、号召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自从村党支部领办产业后,群众通过土地分红、务工取酬增加了收入,对村里工作的关注度、参与度、热情度也有了明显转变。

突出群众主体地位,把组织党员、发动群众作为长远之策。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不是简单地由村支部书记牵头注册一个合作社,长远目标是把群众组织参与进来,走共同富裕道路。这其中,把党员组织起来是基础,把群众组织起来是关键。

在新形势下把群众组织起来,不能靠强迫命令,只能靠典型引路,靠宣传引导。我们采取“外出考察—确定方案—党委审核—论证完善—推进实施”的办法,首先让乡村干部“思想破冰”。

同时,发动村组干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村入户、召开群众大会、实地参观、种植能手现身说法等方式,和群众算好参与合作社的6笔“经济账”:土地流转收入、入股分红收入、劳务收入、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统一销售增加收入、抱团发展防范风险,回应了群众疑虑,打开了群众心结。

两年时间内,饶埠镇雷竹种植户从1户增加到23户,从1个村扩展到12个村,面积从原来的几十亩扩展到1000多亩,全县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从10个增加到了87个。

坚持专业化运营管理,把人才支撑、管理保障作为基本前提。

坚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村党支部是“领办”而非“创办”,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领导方面,把方向、作决策、优服务。

合作社充分发挥有人才、懂技术、联市场等优势,在精细管理、优化品质、对接市场上求作为,让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合作社的平台功能和党员、群众的能动性的融合更加深入高效。

同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干部,吸引了更多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打下了扎实基础。

饶埠镇采取“入资金股、给技术股”的方式,牢牢绑定雷竹种植能手黎好春等人,整合中央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专项资金100万元,采取“十村联建”的方式组建雷竹合作社。

黎好春在雷竹栽培、抚育及早产丰产方面发挥了技术骨干作用,2022年种植的150亩雷竹长势十分喜人,引得周边群众纷纷学习取经。


种植雷竹带富百姓鄱阳县饶埠镇党委书记李爱国

我于2021年7月担任饶埠镇党委书记。面对当地资源缺乏、发展途径少、技术和人才短缺等瓶颈,我不断寻找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抓手。

202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雷竹种植能手黎好春跃入我的视野,我找黎好春仔细了解雷竹的种植技术、管护和销路,找到了发展契机,并确定大力发展雷竹种植的路子。

我带队到各村小组座谈并给大家鼓劲:在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只有打破老旧的思想观念,克服各种困难,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路径,才能让村民致富、提高村集体收入,饶埠的雷竹产业发展一定大有可为。

我带领工作组解决了土地流转、资金、管理等困难,并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注册成立合作社,把群众组织参与进来。

我们持续组织人员搞好服务,及时解决发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雷竹基地如期建设运营,截至今年初,全镇雷竹种植有4个合作社、种植户23家,面积达1000多亩,覆盖12个村。

饶埠镇的雷竹产业已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下一阶段,我们将鼓励群众以土地、资金和劳动力入股,积极参与扩大规模和管护,充分利用村前屋后小面积的闲散山地,使雷竹产业成为全民参与、有较好收益的富民产业。


把支部建在产业上 让农民富在产业上上饶市委党校(上饶市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刘伟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考察时指出,“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要成为群众致富的领路人,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地见效,真正成为战斗堡垒。”鄱阳县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激发了农村党组织党建活力,激起了农村党员干事创业热情,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共赢之路,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方法路径和有益借鉴。
以“党支部”为引领,把准发展方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姓“公”不姓“私”,其目的是发挥合作社党组织带头富、带民富作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组织对合作社的引领地位,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头雁效应”,把党的组织优势融入产业发展中,把支部建在产业上,把党员、能人嵌在产业中,让农民富在产业上。以“兴产业”为根本,选准发展路子。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合作社要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确定主营业务、组织形式和发展规模。充分发挥本地资源禀赋、历史文化、产业基础等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培育新兴农业产业,实施品牌强农战略,不断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来源:当代江西
原创荐读↘
武功山的“青春修炼手册”
张雪峰的“圆梦卡”能为学子逆天改命吗
中专生姜萍,凭什么刷屏
人们为什么爱上“骑游夜跑”
高考结束,可以谈恋爱了吗
名人扎堆来江西,都冲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当代江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